历史文化
当前位置:首页 < 历史文化

历史悠久的古城--我的故乡--辽阳

时间:2006-08-21 作者: 浏览次数:6301 文字【 】【增加行距】【缩小行距】【加粗】【高亮】【还原
辽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,有着2400多年的历史。古称襄平,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中叶,这里一直是中国东北地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。战国时期辽阳属燕国,是辽东郡首府。公元前284年,燕国大将秦开率军北上东进,破东胡抵辽河流域,其后修筑了自造阳至襄平间的长城,“置上谷、鱼阳、右北平、辽西、辽东郡以拒胡”。辽东郡治所在襄平,是为辽阳地区行政建置之始。
秦、汉、晋时期均为中国北方重镇,秦、汉时采用燕国建制,设辽东郡,辖东北大部分领土。西晋时设平州,州府襄平,辖东北五郡,又设护东夷校尉,统辖东北诸属夷,管理至黑龙江流域东北大陆及朝鲜半岛。


东汉后期,中原军阀割据,战乱不断,而辽东郡偏安东北,吸引了大批从中原避乱的贤良高士和逃难百姓,使得辽阳在经济、文化教育、艺术等诸多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。据史料记载,当时襄平城内居住人口达30万,工商业及和文化教育极其发达。在多处汉魏墓葬中发现了饮宴、百戏和出行、车骑等壁画,场面宏大、气势热烈,反映出当时的物质文化生活已达到相当高水平。在辽阳城区和效区先后出土大量战国钱币、秦汉时期半两钱、五铢钱和王莽时期的钱币,反映了襄平商业的繁华及在中国北方,尤其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政治地位。
隋、唐时期辽阳一度是安东都护府首府,辖9个都督府,42个州,100个县,管辖区域面积近与西晋时期同。后为辽州都督府府治所在地。
辽、金时期定为陪都,“辖州府军城八十七,统县九”。辽初辽太祖封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,以辽阳为东丹国首都,重修辽阳城,其规模“高三丈,幅员三十里”,并修建了北方第一高塔——辽阳白塔。 在辽代统治的近200年间,辽阳作为“五京之一”,地位显赫,经济方面如农业、商业、采矿冶炼业、制陶及其它手工业十分发达,人口又恢复到近30万。文化教育、艺术、宗教、建筑技术均达到相当高水平,比汉魏时期有更高的发展。辽、金时代是继两汉以后辽阳又一个兴旺发展时期。
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在东北地区先后下令设东京路行中书省、东京路总管府(后改为辽阳路)。省、路治所均在辽阳,辽阳仍为东北政治、军事、经济中心。
明代辽阳为统辖辽东半岛的辽东都指挥司所在地,领25卫2州。明代辽阳城周长近1.2万米,高10多米;南北城共有9座城门,其规模宏大,城池坚固为东北第一。《辽东志》对以辽阳为中心的辽东地区经济、文化、军事状况做了翔实的记载。清初,天命元年,清太祖努尔哈赤将后金都城由赫图阿拉(今抚顺新宾)迁至辽阳,在太子河东岸新建了东京城做为都城,并于天命九年将其祖父、父亲、伯父、皇后、弟弟、皇子等 坟墓迁至傍近东京城的阳鲁山,建成东京陵。后于天命十年,将京城迁往沈阳,在辽阳设置辽阳府,辖辽东大部地区。辽阳现仍保留努尔哈赤所建都城东京城部份城垣。
辽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:曾有一大批出自辽阳的或外来辽阳的杰出人物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。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柯刺秦王政未遂,翌年,秦军攻破燕国蓟都(今北京),燕王喜及太子丹率众退守辽东。太子丹"匿于衍水"(今辽阳太子河),燕王喜听信赵国代王嘉的计谋,杀太子丹献头颅于秦王;东汉末年董卓推荐启用襄平人公孙度,经汉灵帝任命为辽东郡太守,雄据北方。其子公孙康、公孙恭,其孙公孙渊周旋于魏、吴之间,共持50多年,直到公元238年,魏帝派司马懿征讨辽东,辽阳城被围,公孙渊突围时被斩杀于辽阳太子河西岸;隋朝炀帝东征高句丽(后改高丽),三次兵临辽阳城下,均未成功。直至贞观十九年(公元645年),唐太宗亲率大军征讨,始克辽阳城。得胜之余,李世民于城头做《辽城望月》诗以贺胜利。除此以外,隋唐时期瓦岗寨起义军领袖之一李密、中晚唐邺候李泌、金世宗完颜雍、清代名士王尔烈(乾隆、嘉庆年间)以及抗日英雄李兆麟、白乙化、运动名将王义夫、郑世玉、戴国红、袁华均出自辽阳。
在辽阳发现汉魏时期的墓群壁画比敦煌壁画还早500多年,全市共发现绘有彩色壁画的墓葬15座,其中9座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,是研究汉魏时期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。辽代的白塔为全国六大著名古塔之一,是国家级重点文物,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;世界文学巨匠曹雪芹祖籍被中国红学会认定在辽阳,中国红学会会长、著名红学专家冯其庸曾说过:“雪芹祖籍辽阳,家传所载,宗谱所记,文献可考,碑石可证,虽万世而不移也。”
上一篇:普度寺
下一篇:曹雪芹